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2017-12-04


員工和老闆、勞方和資方,不見得是對立關係。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歐式自助餐顧客,以在地上班族和養生族群為主。(圖/壹週刊,攝:楊弘熙)


「無米樂故鄉」台南後壁,有一家團膳工廠,努力從谷底翻身之際,老闆突然倒下。全體員工無一懈怠,幫著老闆娘和獨生女挺過最苦最惶恐的日子。老闆娘決定開觀光工廠,讓年紀漸長的資深員工輕鬆工作。這些阿姨們卻說「免啦!還是廚房自在。」
我們穿上全套防護衣,跟著「卡多利亞」二代吳翊榛,走進每日出餐上萬份的團膳廚房。前處理區和生產區幾乎是年輕人天下,吳翊榛下指令時簡單俐落、不失客氣。到了包裝區卻完全變樣,她拉高聲調,對著年紀足以當她父母的員工大喊大叫;動作大剌剌到只能用粗魯形容,排不銹鋼餐盆撞得匡噹響,老師出身的她拋掉優雅,活像女工頭。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台南在地食材簡單烹調,更能吃到新鮮原味。(圖/壹週刊,攝:楊弘熙)

反差實在太大,我問:「平常都這麼『豪邁』嗎?」她竟說:「阿姨們就喜歡我這樣,俗擱有力啊!你輕聲細語講話,她們嫌沒親和力,還會叫我『大小姐』。在她們心裡,沒有什麼事,會比順利把餐送出去更重要。」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中午11點,是團膳工廠最忙碌的時刻。(圖/壹週刊,攝:楊弘熙)

10幾年前,父母投資副業失利,全心衝刺本業學校團膳,當老師的吳翊榛回家幫忙。沒想到開學前週末,爸爸吳明秋無預警心肌梗塞,緊急開了12小時動脈繞道手術。生死存亡那幾天,媽媽鄭淑秋守在醫院、20出頭的她,硬著頭皮跑回工廠想指揮調度,卻發現大家已主動就戰鬥位置。「這場沒有老闆的開學日大戰,全靠老員工撐下來,沒有他們,我們沒辦法挺過來。」
爸爸慢慢復原、工廠業績漸有起色,卡多利亞在省道旁蓋新廠,規劃2樓做觀光工廠。「這10幾年,全靠資深員工陪我們走過來,最清楚我們的理念和堅持。媽媽覺得阿姨們年紀漸大,每天扛餐盆、幹粗活很辛苦,打算讓她們去二樓賣便當。」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在吳翊榛眼裡,資深的阿姨們,個個是女戰士。(圖/壹週刊,攝:楊弘熙)

3年前觀光工廠開張,但阿姨們「更上一層樓」沒幾天,就棄便當投降了。「客人問東問西,講到嘴角全沫啦!」「以前做得好好的,現在每天等著被考試,比在廚房還累。」
鄭淑秋計劃失敗,只好把觀光工廠交給女兒,一步步將「良食故事館」打造成親子天堂。寬敞明亮的歐式自助餐,9成以上是台南在地食材,少了繁複料理程序,標榜簡單煮、健康吃,呈現食材原味,300多元吃到飽,是養生族群的最愛。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吳翊榛和媽媽鄭淑秋吃歐式自助餐,天天檢視廚師手藝。(圖/壹週刊,攝:楊弘熙)

「Buffet也是我們的員工餐廳,員工都可以免費用餐。」好幾位年輕員工,邊聊天邊享用飯後甜點,就是沒看到剛剛那群「資深女戰士」。吳翊榛笑說:「天天有歐式自助餐可以吃,阿姨們一點也不羨慕。她們嫌步調慢,寧可上來打包、在一樓解決午餐,還能搶時間休息,再戰下一回合。」(撰文:顏幸如 攝影:楊弘熙)
在這上班真好 天天吃歐式自助餐

不愛露臉的女戰士們(左),習慣打包回廚房用餐。(圖/壹週刊,攝:楊弘熙)




http://www.nextmag.com.tw/realtimenews/news/3696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