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維格打造華人糕點伴手禮第一品牌

2013-05-05 第132期  2013年5月5日  作者: 岳翔雲


 

 

維格打造華人糕點伴手禮第一品牌 
維格餅家的台北市酒泉店,默默開啟了鳳梨酥伴手禮市場。維格提供

維格餅家1992年從台北淡水的麵包店起家,四年後轉戰台北,而後以鳳梨酥稱霸伴手禮市場。2008年起,每年成長30%,2012年營業額9億、每股盈餘4.05元,成功掛牌上市。維格業績一飛沖天、知名度扶搖直上……


上網瀏覽美食,鳳梨酥可說是台灣當紅的團購熱門商品;轉到實體商店,台北的知名店家如維格餅家、佳德食品、梨記等,門前經常大排長龍;中部地區彰化八卦山上微熱山丘的土鳳梨酥,每到假日更是吸引大量人潮與車潮,將139縣道擠得水洩不通……鳳梨酥夯遍海內外,儼然成為台灣的代名詞!

勇奪「人氣金賞獎第一名」帶動鳳梨酥市場

早在日本據台時代,鳳梨罐頭與鳳梨酥就已相當具有知名度。隨著時代進步與產品多樣化,這兩項產品逐漸被淡化遺忘。直到2006年,台北市舉辦了第一屆鳳梨酥節公開評比,鳳梨酥再度浮上檯面,漸漸成為炙手可熱的伴手禮;至2012年時,鳳梨酥的整體產值一路竄升到250億元,帶動台灣鳳梨耕種面積高達7,500公頃。

這驚人的成績,除了政府與全體相關廠商共襄盛舉外,當年獲得「人氣金賞獎第一名」的維格餅家,可說是幕後關鍵推手之一。

維格董事長孫國華表示,由於台北市過去辦牛肉麵節的成效不錯,於是建議市政府辦鳳梨節並全力相挺。後來證明活動相當成功,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品質,也帶動了鳳梨酥的能見度,甚至成為今日的明星商品。

當時,原本像鴨子划水般默默經營中國與港澳市場的維格餅家,意外因鳳梨節爆紅。大家不約而同地詢問:「維格餅家是哪號人物?」

淡水開設麵包店起家 台北另闢戰場

機械系畢業的孫國華,退伍後卻不想靠「領死薪水」過日子,更不想一輩子當「黑手」。喜歡烘焙業又充滿創業精神的他,幾經考察後,1992年在淡江大學附近開了家麵包店。萬萬想不到,有人潮的淡江學區,卻沒有「購買力」,加上寒暑假的超級淡季,獲利情形不如預期。

苦撐四年後,孫國華轉戰台北市。他發現台北市大同區酒泉街附近的麵包店生意不錯,應該有機會分一杯羹、甚至擊退對手。果然,半年後他擊退了對手;可是,還是有人接手,繼續下一波的競爭。

「雖然我贏了,成功守住市場與客人,但這也沒甚麼好開心的,因為第三家會進來,不斷被對手絆住,陷在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裡。」想要一展鴻圖的孫國華,覺得這不是辦法,一定要避開紅海纏鬥,尋找自己的藍海。

從細微處找商機 開創另類通路

後來,孫國華觀察到,前來附近大龍峒保安宮參觀的中國旅客,經常人手一袋禮品帶回家。他開始思考:既然這麼多人需要「伴手禮」,何不來賣鳳梨酥?

有了目標後,如何掌握這些來匆匆、去匆匆,像是「過客」的陸客,便成了首要任務。

一開始,孫國華只能等遊覽車來了,拜託導遊幫忙販售。有時遊覽車來得又多、行程又趕,孫國華還得騎著摩托車追、堵遊覽車,成效不彰,形象也不好,更會被拒 ... <詳情>


資料來源: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