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故事/迎接體驗經濟時代 傳產轉型再現生機
2014-03-03 【旅@天下第21期/記者簡佑庭/台中報導】
觀光工廠的發展其來有自,從19世紀英國的木旗工廠到20世紀北美、西歐和日本的民生消費工廠,傳統製造業中的食品、酒、紡織工廠,從原本生產製造發展成生產觀光兼營。鑒於產業觀光已成為全球趨勢,且因應產業升級的需求。經濟部工業局暨中部辦公室從2003年起推動觀光工廠輔導計畫,協助傳統工廠具有優良的產業文化或教育觀光價值,轉型發展成觀光工廠,提供民眾兼具知識以及趣味的觀光休憩新選擇。 隨著產業的變遷與都市化的發展,台灣從農業、工業經濟過渡到服務、體驗式的經濟時代。台灣的傳統產業如果沒有順應時代潮流的變遷積極轉型,工廠將面臨倒閉的危機。 有鑒於此,經濟部從2003年起啟動的「觀光工廠輔導」計畫,經多年的努力,已成為一門顯學,各縣市政府也都積極協助產業。總共輔導了147家,通過評鑑達104家,而目前開館營運的也有123家。 目前經濟部輔導之觀光工廠中,食品類別約佔60%以上,各產業中以食品業所佔比例最高,其他產業如氣球、瓷磚、生技、玻璃、毛巾等等。多元的觀光工廠,也吸引不少旅客參觀,使得觀光收入呈現跳躍式的成長。 從2011年觀光人次約650萬,觀光收入16.3億元,2012年觀光人次已達1,000萬,創造20億元觀光收入。預估2013年全年觀光人次將達1,200萬以上、觀光收入達25億元以上。如果加上間接效益,包括工廠品牌、生產線的營收,更突破新台幣100億元,對於提升企業的轉型經營,效果十分明顯,讓知名企業也都積極轉型,邁向工廠產業轉型的第二春。 經過了萌芽期,第二階段的成長期,經濟部建立評鑑制度,包括訂定法規落實工廠兼營觀光服務行政管理,讓想轉型的製造業有前例可循。除此之外,其他部會行政資源的投入,包括協調交通部觀光局、公路局、環保署等機關,將觀光工廠資訊納入國民旅遊卡特約商店、觀光局旅遊網站、台灣好行公車、設計觀光工廠專有路標,及協助向環保署申請認證為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」等,這些都是政府相關部會共同投入資源,主要在協助觀光工廠建置良好的發展環境。 |
資料來源:欣傳媒 |